• 【70年·我的北大故事】锁凌燕:“她浑身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闻网特联合医学部党委宣传部、深圳研究生院、国际合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离退休工作部等开设《70年·我的北大故事》专栏。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与北大有关的故事,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师长风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北京大学,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北大有数十万师生校友,我们仅从中选取了70人进行采访。由于时间有限、认知有限,在人物选取上难免有一孔之见,希望读者诸君指正。新闻网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个人简介:锁凌燕,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任助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1997级本科生,金融学2001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中国保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锁凌燕生活照跟锁凌燕接触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她浑身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1997年,锁凌燕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入学之后,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锁凌燕压力不小。和班上许多同学相比,她觉得自己英语基础较差,又没有经济学背景知识,经常融入不到大家的讨论中去。但作为甘肃徽县解放以来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锁凌燕可不会轻易服输。锁凌燕拿出了一股子“干劲”,过起了“食堂吃饭、教室上课自习、操场锻炼、图书馆阅读”“四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早上七点在操场上锻炼,没事儿就抱着随身听练听力,下课后在图书馆找相关理论的原著和英文原版小说读……靠着这股子劲儿,锁凌燕迅速追上了同学,攻克下无障碍阅读英文原著、学术性英文写作等一道道难关,本科毕业不久她还参与了美国保险学会(IIA)INS课程基本教材的初译工作。锁凌燕出席元培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在读书期间,锁凌燕渐渐喜欢上学术研究,她觉得,“学术研究可以不断地去挑战未知,从不同人的观点里获得新的启发。”在硕士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时,锁凌燕拒绝了许多公司的录用,选择了硕博连读,并把学术作为自己的志业。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就先后执笔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国家经济安全》和《世界经济新格局下中国外贸风险及管理对策研究》,对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出版过《转型期中国城镇医疗保险体系中的政府与市场——基于城镇经验的分析框架》等专著。截至目前,20多年学术生涯里,锁凌燕已独著或参著十余部专译著,参与了20几个课题研究,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报刊文章,先后获得北大赛瑟(CCISSR)论坛优秀论文奖、唐立新奖教金优秀学者奖等荣誉。锁凌燕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与经济改革和开放同行的经济学院”论坛在学术领域的开疆拓土让锁凌燕觉得“过瘾”。从进行再保险管理的探索,到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去规避危机,锁凌燕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医疗改革中,政府和市场的角色该如何协调?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该如何配合?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如何用开放倒逼改革?一个小小的保险行业,它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它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中又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锁凌燕从未停止探索。正是凭着一股子坚持不懈的“韧劲”,锁凌燕逐渐成长为中国保险学界的智囊学者。2014年,在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时候,起草小组曾向锁凌燕请教,她一直呼吁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需要相互合作”这一观点被采纳。2007年年初,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锁凌燕选择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医疗保险制度不仅需要研究者懂保险,也需要懂医疗,锁凌燕在美国的博士后导师就是一位卫生政策专家,然而她此前却对医疗一无所知。医疗行业的错综复杂程度并不比经济学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研究中?博士后的研究量和研究难度并不小,自身精力是否够分配?更何况,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术环境里,一切又能否如预期般顺利?问题面前,锁凌燕想的却是“孙祁祥教授政治经济学造诣已经很深之后,又转而研究保险,成为中国保险学领域的泰斗;李心愉教授在统计学领域深耕多年后,转而研究公司金融,寻求新的突破……学术道路是常变常新的。”一年时间,不懂医疗知识,就刻苦自学并向导师请教;不了解美国的医疗保险市场,就深入实践,先后参与了美国蓝十字蓝盾牌健康保险公司(BCBSMA)与波士顿医疗科技公司(BSC)联合委托的课题“马萨诸塞州医疗技术评估体系重构”和美国Shriners儿童医院委托的“烧伤儿童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研究”课题等,更深入地了解医疗费用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凭着一股子敢闯敢试的“拼劲”,锁凌燕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她在美国的导师劝她留在美国,甚至提出可以帮忙申请绿卡。但在中国保险业风云迭起的学术空间面前,锁凌燕选择了更具挑战、但也更能带来惊喜的归国之路。浑身带着一股子斗志昂扬的“干劲”、坚持不懈的“韧劲”、敢闯敢试的“拼劲”,这就是锁凌燕。

    2019-10-15 00:00 1270
    【主题教育】北京大学机关党委走进北大红楼重温初心使命

    在全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10月11日下午,北京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刘旭东、副书记袁红利带领机关党委各党支部书记、党员80余人,来到北京大学红楼,参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题展览和复原后的红楼二层陈列展览。合影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蔡元培引进了崭新的大学教育理念,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在这里,李大钊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红楼如今作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开放,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100年前,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里点燃烽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生根发芽。这里汇聚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等一大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主题展览,通过大量历史图片、珍贵文物、文献资料、艺术作品等,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艰辛历程,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探寻救国之道时的坚定信念。面对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份份文献资料,机关党员一行不时驻足凝视,了解展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检视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动力。参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题展览“旧址复原场景再现了原北京大学的历史风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蔡元培、陈独秀专题陈列室,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鲁迅授课的学生大教室,文科教员休息室,日刊处,还原“五四”前夜场景的“新潮社”……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大量展览图片和资料,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纪录片《红楼往事》把人们带回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入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并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北大人,将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科学理论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10-15 00:00 1296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典籍传承与学科融合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2019年10月13日,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数字图书馆实验室、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典籍传承与学科融合”论坛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室召开。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中宣部出版局古籍处一级调研员章隆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到会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数字人文资深研究人员,以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书局等相关机构的约1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也参加了论坛。与会嘉宾合影王博表示,很高兴看到很多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在共同推动数字人文领域的工作,显示了这个领域的活力。数字人文本身是学科融合的产物,在融合的过程中,相关的各学科都会有新的发展。在学校的层面,北大致力于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教师的层面,老师们对学术有执着的追求,勇于探索新的领域,学校也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邓小南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当代的学术提供了各类电子资源和研究工具,而且改变了人们阅读、思维和写作的方式。数字环境下的中华典籍传承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传承是纵向的脉络,学科融合是横向的疏通。用新兴技术来重构和利用古典文献,在互联网下传承典籍的同时,也激发了新的研究课题,形成新的研究契机。互联网的优势正在于跨领域的学者互联,数字与人文的连接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综合研究平台的构建,是人文与科技连接与整合所带来的根本性突破。王博致辞章隆江、张久珍分别致辞。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聂华介绍了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的整体概况以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的已有积淀,作为此次论坛的预热。她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二百多个数字人文中心或研究机构,但90%以上位于北美和欧洲,我国亟待加强数字人文领域的建设。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军教授作主旨发言。他认为,传统典籍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而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的数字媒体已经彻底改变了各门学科的学术生态环境,我们需要用新技术来重构传统人文资料,以互联网新生代所习惯的阅读和认知方式来呈现传统典籍,在触屏时代继续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使命。王军发言王军和数字图书馆实验室的同学们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宋元学案》知识图谱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将240万字《宋元学案》所记录的两千多宋元理学学者、近100个学术流派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著作等提取出来构造成知识图谱,提供可视化展现、交互式浏览、语义化查询等功能。读者可以纵观宋元两朝学术史的衍化脉络和师承关系网络;然后选择感兴趣的人物、地点、事件或者学说来汇聚相关的资料,观察学者的游历行迹,阅读其学说的精华片段等。除了便利学术研究,该项目为青少年通过互联网接触、学习儒家理学思想提供了路径。由《宋元学案》生成的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可视化图表(李晓煜供图)参加论坛的各高校代表也纷纷介绍了各高校在数字人文领域现有的成果积累,研讨数字人文的发展。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刘石教授与中国出版集团编审、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张力伟研究员一同介绍了清华大学的数字人文研究及中国古代知识工程建设计划。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王厚峰教授以词表示为例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最新进展。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教授讨论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的发展与未来。古联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介绍了从古籍整理数字化到数字出版的转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晓光教授讨论了面向数字人文的智慧数据资源建设的逻辑与进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讲解了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的今天与明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涛介绍了数字时代的历史叙述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京臣汇报了社会网络分析视阈中的家谱、家族与家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讲师胡韧奋与文学院讲师诸雨辰展示了他们利用计算语言学处理古籍的进展。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战蓓蓓介绍了在数字人文教学方面的经验。论坛现场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所研究馆员史睿主持了主题为“数字人文与学科融合”的圆桌讨论,他表示,数字时代下的知识载体迁移问题值得各学科的学者们深入思考。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对主题的见解和看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嘉宾对北京大学在沉静幽深的静园二院举办这样一场前沿领域的热烈研讨会表示感谢,希望北大能继续发挥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引领作用,与兄弟院校一道共同推动数字人文在中国的发展,响应胡适先生百年前“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倡议,在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下用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整理典籍文献,在互联网上再造数字化的中华文明。

    2019-10-15 00:00 1270
    【主题教育】产业党总支、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联合党日活动

    10月11日上午,产业党总支、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联合党日活动在北大医学科创楼举行。双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支委)代表、学生代表等共计24人参加本次活动。医学人文学院一行参观北大医学科创中心上午10时许,医学人文学院一行在党委书记王玥的带领下来到北大医学科创楼,受到产业党总支书记陈娟及产业党政班子成员的热烈欢迎。医学人文学院一行参观了位于一层北大医学科创中心,从北大医学发展理念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北大医学科技成果的展示,让大家不仅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的力量,也感慨北大医学的现代化建设。参观演播厅及智能控制系统导播间一行人移步到5层北京医大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参观了行业内最高级别-央视广播级录制设备和能够配合多景区的演播厅及智能控制系统导播间,并详细了解了医大时代课程录制方式及后期编辑情况。双方在科创楼五层“医爱厅”举行交流座谈会,就各自业务开展情况以及未来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座谈会由陈娟主持。陈娟介绍了产业管理办公室的基本情况、工作职能、所属企业发展以及近期技术转移办公室获得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有关情况。医大时代教育董事长助理夏素华、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特色产品和优势项目。在双方交流座谈中,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吕廷煜对产业与医学人文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双方进一步在学生科研创新教育培养、出版及教育培训、科技成果相关工作三方面深化合作,积极探索促进双方发展的可行之路。王玥感谢出版社、医大时代对医学人文学院一直以来在出版、课程录制等方面的支持。王玥表示,通过今天的参观和交流,对产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感概于现在产业的硬件条件设施和对学院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并期待未来双方可以深度合作,医学人文学院将竭力用好出版社、医大时代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教材与课程,共同扩大北大医学影响力。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嵩表达了对科创楼整体建设和规划的赞赏,他高度认同双方合作共促发展的共识,并表示会着力推进与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工作对接,打通北大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完整链条。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安红波对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业务内容做了简要说明,并介绍了北京北医控股有限公司在技术入股时的职能和作用。产业党总支、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日活动合影此次产业党总支、医学人文学院党委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联合党日活动,使大家在沟通中进一步增强了对彼此工作的了解,加深了对彼此“初心”与“使命”的理解。产业与人文学院将鼓足干劲、再接再厉、立足岗位、发奋工作,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为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增砖添瓦。

    2019-10-15 00:00 1109
    【主题教育】出版社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座辅导

    10月12日下午,出版社党委邀请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来社作“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及其四对关系”主题讲座暨理论中心组学习辅导。党委书记、社长王明舟带领出版社党政班子成员、全体在职党员、全体编辑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共220余人,在出版大楼620、623、401、323、110五个会议室,在现场和通过视频同步直播的方式聆听讲座。主会场和分会场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辅导中,黄宗良结合自身成长、求学、游学、讲学经历和近180多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讲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阐明了当前的政治形势和要处理好的中外关系、党群关系、城乡关系、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带领人民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黄宗良作讲座副总编辑、党委宣传委员张凤珠在讲座结束后总结发言。她深情地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要求出版社全体同志不忘党的初心,牢记党的使命,立足出版本职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出发,让自身、让出版社、让我们党和民族的未来更美好。新闻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9-10-15 00:00 1185

    “扎根边疆、服务基层、岁月自成芳华”——选调生钟梓欧为入党积极分子上主题党课

    2019年10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党校和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北京大学第32期党的知识培训班”主题党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阿克陶县委常委、皮拉勒乡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4届硕士研究生钟梓欧以“扎根边疆、服务基层、岁月自成芳华”为题,与近300名入党积极分子分享交流了五年来的边疆基层选调体会。主题党课现场钟梓欧首先交流了自己的入疆初心。北大学子放弃内地优越的就业机会,远离家乡,扎根边疆的选择总会激起广泛的关注。钟梓欧的选择既朴实,也深沉。“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祖国的大好河山吸引着“爱国”的国关学子。师长们“关天下”的教诲,也让他在校学习时就深刻体会到新疆建设与国家整体发展的息息相关。习总书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王缉思老师“年轻人应该干点年轻人该干的事”的教诲也一直勉励着他、支持着他,把艰苦的环境作为磨练自己的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个担心辜负师长、没想当官的“最没追求”的北大学生在基层踏踏实实地在边疆扎下了根。钟梓欧与入党积极分子分享交流钟梓欧分享了自己在基层的工作经历。基层事务虽然琐碎细小,却件件都是群众生活的头等大事。钟梓欧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知识,知行合一,一丝不苟地做好供水、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电子商务、脱贫攻坚、边防建设等工作,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钟梓欧还分享了自己在抓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方法心得,为有志于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同学提供经验借鉴。几年的边疆基层工作让钟梓欧有很多深刻感悟。一是边疆在全党全国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稳定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做群众工作关键在于以心交心、以心换心,长期上访户也能被感化变成模范带头的先进党员。三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在于抓落实,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肯于钻研,攻坚克难。钟梓欧给师弟师妹们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第二,要珍惜当下机会、用功读书,将来更好、更快地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第三,要加强实践锻炼,利用假期实践、就业实习、课题调研的机会了解国情、了解基层。第四,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拨云见日,涵养初心。向基层和西部输送优秀毕业生,始终是北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北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爱国主义优良历史传统,提出并实施“红绿蓝”三色就业战略,启动深入基层“薪火计划”,鼓励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始终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加本次活动的入党积极分子均为北京大学第32期党的知识培训班的学员。培训班由北京大学党校主办,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开设,通过线上理论学习、读书自学,线下集体讨论、创新活动、教育电影、结业评议考试等形式,引导学员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深对党的历史与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北京大学
    2019-10-15 00:00
    2303
    【主题教育】艺术学院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中学习研讨会

    2019年10月9日上午,艺术学院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活动由参观主题展览和集中学习研讨两部分组成。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及学生代表共同参加学习。参观展览艺术学院代表一行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观“共命运、同前进——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主题展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大家回顾了北京大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论研究发展以及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深入地了解了北京大学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观展后合影展览参观后,师生一行回到学院,围绕“新时代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的发展与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集体学习研讨。学校督导组成员朱博雅出席会议,学院党政班子、党委委员、教职工代表参加会议,学院党委书记雷虹主持。会议现场院长彭锋探讨了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的办学问题。他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素质教育和学术教育及专业教育同样重要,为全校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素质教育是艺术学院的责任,这既是保持北大的美育传统,也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复兴,我们应当保持初心、勇担使命。第二,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思想的中国概念还没有完全进入西方主流话语体系,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精华还未得到全面的展现,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这一代和年轻一代的不懈努力,我们要牢记使命,不断探索运用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李道新老师围绕自己去临沂学习的经历进行发言。他提出,作为一名非党员老师,通过系列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观展后,他受到“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学院自信”的启发,反思了北大艺术学科的发展问题。他谈到,若要做到北大自信、学院自信,首先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做真正值得人敬佩的教师;其次,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坚守自己的学术传统,抓住北大艺术精神,做到文史哲、艺术科学传统的结合,使其自然地发展和延续。白巍老师发言中提到,她曾参加国庆35周年的北大方阵,回想起“小平你好”的横幅、“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个人对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近年来艺术学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教研室到现在的学院,从只有8位专业教师,到如今的教师队伍,这个不断壮大的阶段让人满心欢喜。作为教师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更应百倍努力,珍惜工作的时光,作出教师应有的贡献。高译老师就文化自信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他认为完成“文化复兴”使命,北大人义不容辞,北大人应当承担引领者的责任,各行各业都勇于担当带头人。文化自信需要创造力,在新时期要想体现出文化绽放的能量,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学术研究。顾春芳老师发言中强调了时代命运与个人使命的结合。作为北京大学教师,不只是从事教学和科研,还应当守护时代和民族繁荣富强的薪火。教师的初心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为国家培养未来接班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价值才能够传承下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不只是学生,还有中青年教师,只有守护住心中的薪火,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教师的使命应该结合时代的要求继承和复兴,坚持文化自信、研究应当与时俱进,做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洋老师就“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如何与西方对话”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他认为文化自信的表现是不再有焦虑。中国的国运越来越强盛,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契机,而中国恰好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口。中国有自己成熟的理论,缺乏的是对外讲述东方的方法,我们要逐渐改变用西方方法研究东方问题这一现状,更多转向研究中国的历史积淀,向外讲述中国和东方问题。唐宏峰老师从媒介考古学角度对“艺术和媒介”问题进行发言,希望从中国自身历史经验出发,做到理论化、实践化,改变学术研究中西方理论和东方对象的嫁接的现状。王蓓老师认为,“新时代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的发展与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话题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现在文化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艺术学院应当致力于通过艺术实践搭造学生们展示的平台。北大的素质教育是艺术学院的一大优势,也是涵养其他学科的土壤。作为艺术学院的一分子,要努力汇聚优势资源,做到相得益彰,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学院。本次参访学习和分享交流是艺术学院党委主题教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度理论调研,也是艺术学院党委组织主题学习以来的阶段性总结与思想洗礼。通过这次活动,学院党政班子和师生代表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且通过集体学习和分享的方式,将近期的思考与学习充分交流、相互激发、政治升华,师生们都受益匪浅。新闻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9-10-15 00:00 1122
    “当代中国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10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的“当代中国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于鸿君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主持。会议现场于鸿君代表北京大学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独特道路。于鸿君强调,北京大学举办此次研讨活动,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70年以来中国发展和建设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其放在全球的大框架、大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的历史性成就互相比较、互相借鉴,希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于鸿君作主题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于鸿君将其总结为“两个不能相互否定”,并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围绕“两个不能相互否定和新中国70年发展的两个奇迹”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互相贯通、总体一致、一脉相承,毋庸置疑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统一整体,都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大规模建设的“两个奇迹”。开幕式后,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拉美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秘书、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教授埃米尔·萨德,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杨金海,孙蚌珠分别围绕“新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准中心’地位”“七十年霸权与反霸权”“从世界潮流看中国道路特点、优势及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作了发言。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对“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作总结;芬兰社会保障中心高级研究员佩蒂•哈基宁发表了他对“中国革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看法;李玲阐述了智能化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北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坚守和追寻”。主题发言环节由孙熙国主持。讨论环节12日下午的第一场主题发言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教授赵英男,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思想史研究所所长颜鹏飞,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荣休教授大卫·科兹,韩国瑞永大学教授金允培、具伦希,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志华分别以“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探索”“中国特色法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美贸易战:冲突的根基与可行的解决办法”“韩国人口变化与社会福利政策应对”“韩国文化特征与数字转型研究”“新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比较”为题进行了发言。在第二场主题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室主任许建康发表了他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的观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代尧重点阐释了“中国方案的逻辑”;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张万春介绍了“中国形象的会展塑造机制和法治路径探索”;韩国瑞永大学教授赵献珍以韩国社会企业为例解释了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测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博士安帅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京津冀城市化进程回顾与未来发展研究”;韩国瑞永大学教授金镇英以韩国的大学教育为中心从教育环境的变化看韩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报告由韩国瑞永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龙洲主持。13日上午的研讨会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教材委员韩震的“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够成功”主题报告拉开帷幕。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秘书长丹尼尔·塞瑞拉、爱尔兰国立大学经济学系荣休教授特伦斯·麦克唐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分别就“近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由自身现代化决定的常数与阶段”“基于SSA的中国后毛泽东时代经济概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模式的学理性阐释”作主题发言。第二场主题发言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主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波、希腊马其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斯塔·马夫罗迪亚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白雪秋、孙来斌就“多元现代性的中国之路”“全球化神话的终结和帝国主义对抗的持续重要性”“乡村振兴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定位”分别作了发言。13日下午的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主持。宇文利、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萨拉邦德、印度旁遮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包文德尔·辛格·提瓦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尤里·瓦西里耶维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刘舒杨分别以“中国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与印度公共部门角色比较理论学”“世界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意义”“社会主义克服金融资本悖论逻辑的制度价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超越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合作困境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为题作发言。孙蚌珠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是联系的,讨论当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需要放在世界背景下,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世界带来的影响。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孙蚌珠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发展,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品牌——小世马会系列活动。通过两天的会议研讨,与会学者就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达成了诸多学术共识,一致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成就巨大,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9-10-15 00:00 1124

注册

已有账号,请点击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已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与隐私政策》

登录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登录即代表您已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与隐私政策》

找回密码

手机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