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学科、专业(领域)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2-16 浏览量: 1197

浙江农林大学学科、专业(领域)简介

  00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0571-63741271)

  (一)专业学位:

  1、作物(095101)

  作物领域重点围绕浙江省重要农作物水稻、棉花、甘薯等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及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农作制度创新、良种繁育、种子处理、加工、贮藏、质量检验和种子经营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开展工作。

  本领域拥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9人,博士24人,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9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硕士生导师15人。已形成了由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的学术团队。

  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农业部重大转基因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论著近30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培育和审定了10多个新品种,其中包括多个彩色甘薯、彩色马铃薯和观赏甘薯、功能保健型甘薯等新品种。本领域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农作制度研发与培训中心、中荷种子研发中心、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村发展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所和薯类作物研究所,建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实验农场和野外科研、教学实践示范实习基地。

  2、园艺(095102)

  园艺领域主要包括园艺作物栽培生理与设施园艺、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育种、园艺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和贮运保鲜四个研究方向。开展了多种特色园艺植物栽培生理与标准化栽培技术;在园艺作物抗病、抗逆和功能蔬菜种质创新、特色作物生殖基础等方面研究特色明显;同时开展了园艺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检)测预警和抗药性检测治理及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以现代生物技术、制冷技术、包装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着重研究我省特色水果、蔬菜贮藏生理代谢、采后病理与病害控制、保鲜与贮运工程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

  学科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4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1人。

  近五年来,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德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800多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由本学科成员组成的“园艺作物品质调控机理及安全生产研究技术团队”为“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同时学科成员担任浙江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副组长、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学科内多名教师参与浙江省花卉、果品、食用菌等浙江省创新团队。

  本领域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园艺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园艺产品品质调控实验室、园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中荷种子研发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农作制度研发与培训中心、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村发展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所,建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实验农场和野外科研、教学实践示范实习基地。

  3、植物保护(095104)

  植物保护领域设有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昆虫化学生态、植物分子病理、植物病害流行学、农药开发和应用和农药风险评价六个培养方向。重点围绕水稻、小麦、蔬菜、瓜果和林木等农作物病虫害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并已在重大有害生物的预警与综合治理、农药风险评估和应用开发、农产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在技术应用与推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水平合理的师资团队为培养优秀的硕士生奠定了基础。

  本领域现有教职工3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6名,讲师7名。专业教师中博士26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9人,硕士导师18人。近五年来,本领域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863、984、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行业专项等)24项、省部级(省基金、科技厅重大)项目55项,其它项目46项,累积科研经费1200万(其中植物保护类技术应用和推广类项目占54%),获省、部级奖10余项;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9篇,EI收录5篇,ISTP收录1篇,出版学术专著22部。

  4、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主要包括食品(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及产品开发、食品安全与检测四个研究方向。近几年来,本领域主持和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9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近几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荣获浙江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专利8项。另外,本领域也十分注重学术交流,与日本、韩国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领域目前有教职工2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10名。专业教师中博士19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员3人,硕士导师13人,并涌现出了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模范科技特派员邵志鹏等先进人物。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为培养优秀的硕士生奠定了基础。

  本领域目前拥有食品发酵实验室、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实验室、食品分子机能实验室、天然产物资源化及功能化实验室、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森林食品分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场所。另外,建有校内食品工程实训基地一处,校外实习基地5处。拥有AKTA蛋白质纯化系统,酶联免疫检测仪,MILIPORE全自动超滤系统、超临界萃取装置、3L-智能发酵罐,冻干仪、超低温冰箱等一大批食品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重要设备。

  5、设施农业(095114)

  设施农业领域依托于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目前设有设施环境调控、设施高效栽培、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及设施病虫害防治四个方向。以我国主要的设施栽培作物蔬菜、果树及花卉等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等手段,选育出适合设施特定环境的专用品种;通过无土栽培等手段,结合作物生育特点,研究设施高效栽培体系;根据设施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病虫害综合管理等手段,控制设施病虫害发生;研究不同设施环境特点,根据作物特性,进行设施环境调控。

  目前有教学科研人员2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讲师6名。专业教师中博士21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员3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师资力量强大,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为培养优秀的农业推广硕士奠定了基础。本领域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6、种业(095115)

  种业领域紧紧围绕浙江省重要农作物水稻、玉米、甘薯、油菜、小麦等和蔬菜作物,从种子选育、种子生产、种子贮藏与加工、种子检验、种子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本领域拥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10人,博士25人,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1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10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已形成了由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的学术团队。  

  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农业部重大转基因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发表论著近30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编写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种子学》和《种子贮藏加工学》,培育和审定新品种10多个。本领域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中荷种子研发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创新农作制度研发与培训中心、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村发展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所和薯类作物研究所,建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实验农场和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浙江省知名种子企业、种子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00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0571-63742023 )

  (一)科学学位:

  1、生物学(0710)

  (1)植物学(071001)

  现有教师及教学实验人员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含实验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占教师比例的50.0%;拥有省优秀老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植物学硕士点分设3个研究方向:植物分类与资源利用、植物结构与发育及植物生理生化。近5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3项,到位经费500余万元;主持及参与获得省部级和厅局级奖18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2篇,一级期刊论文11篇,主、参编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研究的“基于‘两园合一’的植物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 教学改革成果获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五年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用书10部。建有省级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用房面积950m2,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有数码互动实验设备、MPA近红外光谱仪、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Olympus BX 51T研究型显微镜、LSM 510 META 共聚焦激光扫描生物显微镜、Agilent5975-789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建有的数字植物标本馆及参与建成的校园植物园为研究生教学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另借助于学校图书馆的各类图书和电子数据库,能充分满足培养研究生的需要。

  (2)动物学(071002)

  本专业设有动物生态营养学、动物发育及免疫生物学和动物疾病防控等研究方向。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人,讲师(含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7人;博士20人,占87%;学缘广泛,源于国内外名校,三分之一以上人员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实验室1100m2,资产900余万元。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经费1200余万元。获农业部、省、市等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申请专利8项(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承担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完成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十一五’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1项,研究生获国家林业局“两希学子奖”1项。与宁波正大、浙江嘉兴欣欣饲料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教学、科研合作。

  (3)微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硕士点挂靠在省级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科,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现学科带头人为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张立钦教授。该学科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7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浙江省“151”人才1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

  经多年的发展,学科形成了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农药和森林微生物等多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6项,总经费1263.5万元。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发表学术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46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43部。

  (4)遗传学(071007)

  遗传学科创建于1958年,2004年列入省部级重点学科。现有导师18人,其中教授6人,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1人,省“151”人才6人。 本学科是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组成学科,实验室面积7600平方米,拥有液质联用、气质联用、近红外光谱仪、激光共聚焦系统、基因枪、测序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双向电泳系统和光合作用测定仪等高精密仪器,价值30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先进。建有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生物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以模式植物、农作物、药用植物、园艺观赏植物、林木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植物遗传资源、数量与群体遗传、植物分子遗传和观赏植物遗传4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在研973课题2项、86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重大专项7项、科研经费2500万元。近3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

  (5)发育生物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硕士7人,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同时,聘任中国科学院沈允钢院士、浙江大学蒋德安教授、北京林业大学高荣孚教授为兼职教授。拥有省级高校植物学教学团队和省级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1200 m2,设备总经费600余万元,实验条件完善。承担“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等教改项目10余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经多年发展,形成了生殖发育生物学、细胞工程及生殖工程、发育分子生物学3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5项,到位科研经费400余万元;获省部级和厅局级奖18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2篇,一级期刊论文7篇,主、参编专著和教材20余部。

  (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浙江农林大学校重点学科,是在浙江省重中之重森林培育学科(其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结合目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浙江省经济建设的需求,凝练了3个具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即植物有利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基因工程和种质创新和植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利用等。学科现有6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均为硕导、博士),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其中多人获校优秀论文、优秀毕业生和浙江省优秀论文奖。学科带头人为汤定钦教授。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基金项目6项(含重点),省科技厅项目9项,科研经费700余万元,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以一级刊物35篇,SCI收录46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学科依附于亚热带森林重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和完备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

  (7)生物物理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侧重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命活动的物理化学过程,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研究方向是结构生物学,特别是蛋白质复合物三维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解析;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分子设计和单分子技术。师资队伍由浙江省特聘教授徐英武博士领衔,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组成。近年来,在Nature、Cell、PNAS、JBC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20余篇,承担包括973课题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重点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该专业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完备的现代精密仪器设备。招生对象针对对生命科学有浓厚兴趣,有志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本科毕业生。

  2、林学(0907)

  (1)林木遗传育种(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林业局五个重点学科之一,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童再康教授。学科现有教授6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2人。

  本学科与森林培育学科合属共享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47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经多年发展,建立了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了林木遗传育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园林与观赏植物遗传育种3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近三年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2项,科研经费1200万元,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

  (2)森林培育(090702)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培育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建有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学科以经济竹种、香榧、山核桃、杨梅和柑橘等经济树种为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资源的培育与种质创新、林木生长发育系统调控及高效栽培等。本学科“十一五”期间承担课题5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1项,到位科研经费41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0篇,其中SCI、EI收录40篇,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上发表的文章获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出版专著20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其中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3)森林保护(090703)

  森林保护学科创建于1958年,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为学校首批硕士点,现学科带头人为张立钦教授。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7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浙江省“151”人才1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森林保护学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经多年发展,形成了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农药、森林微生物学、野生经济动物保护与利用5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6项,总经费1263.5万元。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发表学术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46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43部。学科总体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尤其在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研究、菌蚊与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4)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

  本专业设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林牧复合等研究方向。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人,讲师(含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7人;博士20人,占87%;学缘广泛,源于国内外名校,三分之一以上人员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实验室1100m2,资产900余万元。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经费1200余万元。获农业部、省、市等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申请专利8项(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承担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完成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十一五’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1项,研究生获国家林业局“两希学子奖”1项。与宁波正大、浙江嘉兴欣欣饲料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教学科研合作。

  (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以生态学科为依托,现有教职工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博士14人,硕士生导师7人,浙江省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1人。

  本专业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省级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以及省部级重点学科为平台,利用生态学、林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资源利用、生物学、自然资源与保护学等为主要基础理论,将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生态规划、景观生态学等专业理论结合现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新理论和技术,紧紧围绕区域林业产业体系与生态体系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了沿海防护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以及荒漠化防治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目前,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平台项目课题、科技部重大科技基础项目子课题、省级重大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650万元,合同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10多篇,一级学报论文20多篇;获得各种奖10多项,其中,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厅局级2项。主持承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次全省学术研讨会。

  (6)★竹林培育与利用(090720)

  竹林培育与利用是浙江农林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高水平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为团队带头人,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综合素质较高且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中有研究骨干2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

  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项目、948、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共40项,科研总经费2200多万元,其中“覆盖栽培雷竹林退化机理研究”、“毛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碳生存、稳定性及其调控机制”等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在“Molecular breeding”、“Pedosphere”、“Genetica”、“Plant science”、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4篇,一级期刊15篇;获各种科研奖励1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5项,“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7部;申请了一批专利,近5年共获授权15项。

  3、生态学(0713)

  生态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设有森林生态与林火管理、全球变化及陆地生态过程响应,环境生态与生态恢复、生态模型与模拟等研究方向,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现学科带头人为余树全教授。建立有酸雨、紫外线、气溶胶、林火预警、模型模拟、凋落物分解、树木生理生态等研究实验平台,在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理论与技术、全球变化(酸雨、紫外线、气溶胶)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林火与水土流失控制)维护、城镇生态环境生态改善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与优势。近3年来,学科主持有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平台项目课题、科技部重大科技基础项目子课题、省级重大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到账经费65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20余篇,获得各种奖10项,其中,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二)专业学位:

  1、林业(095107)

  林业领域培养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依托,主要设有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林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6个研究方向。

  学院坚持以区域林业产业体系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以森林培育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及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以竹子、经济林、林木种质资源等3个创新平台和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创新团队为支撑,在特色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林业、经济林(竹)培育与利用、特色经济树种新品种选育、亚热带林业病虫害预防与控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园林植物资源发掘与栽培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支具有71名学术骨干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 “浙江省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教授25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学位60人。

  近年来,学院凭借良好科研平台,已开展各类科学研究49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5项,累计科研经费712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82篇,其中SCI三大检索收录73篇,邬荣领教授在《Nature Reviews:Genetics》发表文章《Functional mapping -how to map and study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dynamic complex traits》被评为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主持项目获省科技进步1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1等奖2项。

  2、养殖(095105)

  养殖领域以动物学科为依托。学科坚持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协调发展,教学、科研、产业与服务相结合,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营养需要、标准化生产、产品安全与品质、生态养殖技术、野生经济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山区畜牧业发展模式、适合山地放养畜禽品种改良、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华南梅花鹿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野生野鸭驯养与春秋两季繁殖生产技术、人畜共患病、鸟类生态行为学与保护学等研究工作。

  学科立足培养高素质生态性创新型人才,为浙江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先后与大型饲料厂、规模养殖场、中小型养殖场(专业户)、养殖小区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教学基地5个,为人才培养与畜牧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动物学科是浙江农林大学重点培育学科,现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呢,实验师1人,博士1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已培养39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学术造诣较高、学历、年龄、专业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合作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0项、地方合作项目10多项,到位经费5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12篇。学科实验室面积7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200多万元,资产总值300多万元。

  3、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培养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依托,致力于农林业科技交流与服务、成果转化等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动农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农林业生产力开发、引入并推广高科技,提高科技对农林业贡献率为培养目标。该领域设有:农业科技管理、农业科技教育、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科技组织、农村科技服务5个研究方向。

  本领域拥有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拥有教师180余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8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人,硕士学位教师62人。拥有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3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6人。近年来,我校已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华南、西南等地区的14个省市区的80余个县(市、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合作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累计完成开发项目1800余项,经济效益超过500亿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03环境与资源学院(0571-63741351)

  (一)科学学位:

  1、森林经理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科源于1958年成立的测量经理教研室,现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为周国模教授。学科设有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及其环境评价与规划设计、遥感与信息技术、数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等4个研究方向。在南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领域已形成特色和优势,特别在竹林碳汇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科现有研究人员21人(含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和第二层次各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人。共享院士1人;兼职教授4人。学科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森林经理学》,浙江省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目前,学科教师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一般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9项,经费1150万元。获各类成果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5年来学科教师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Botanical Review》、《Plant Ecology》、《PEDOSPHERE》、《生态学报》、《林业科学》、《植物生态学报》、《遥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10部。申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5项。

  2、土壤学(090301)与3、植物营养学(090302)

  土壤学学科成立于1958年,2002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土壤学专业硕士点,2010年被批准为农业资源利用一级硕士点。经过老一辈教师和目前学术骨干的共同努力,学科在全国森林土壤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壤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为3个稳定研究方向。学科现有研究人员24人(含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6人,硕导14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学科带头人为徐秋芳教授。学科建有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目前,联合实验室是浙江农林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成员,仪器设备总值600万元,在建和即将建设投入设备300万元,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800平方米。土壤、植物及水样品分析的必备仪器,核磁共振议和元素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微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常规及先进仪器,如Biolog、PLFA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常用设备。学科目前主持各类研究课题2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科研总经费600余万元。近5年来,已发表论文110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获各类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

  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http://www.zaas.ac.cn/unitPage.cfm?Mno=30&Sno=8&addr=-1&language=cn&level=1&tail=R20>联合培养。

  (二)专业学位:

  1、农业资源利用(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以省级重点学科土壤学科为依托,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http://www.zaas.ac.cn/unitPage.cfm?Mno=30&Sno=8&addr=-1&language=cn&level=1&tail=R20>联合培养。研究人员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土、水、肥、森林等农业资源问题,以及“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了经济林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林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研究,积累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环境问题的丰富经验。

  农业资源利用师资中有研究人员24人(含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导16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建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50万元,专业实验室面积550㎡。近5年来,学科主持完成各类研究课题2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科研总经费600余万元;已发表论文110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获各类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

  004工程学院(0571-63732789)

  (一)科学学位:

  森林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学科遵循森林资源集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研究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竹木材及相关森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林区、景区交通工程的规划与建设。本学科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正承担省部级重点项目5项,省基金项目3项,在研课题经费达500余万元。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其中第一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近5年来,学科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总经费32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9项,省重大项目3项,省重点项目8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教类铜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EI 收录7篇,ISTP收录3篇,出版科技著作3部。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于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学科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项,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科研总经费200余万元,在全国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35篇。通过浙江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浙江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获发明专利5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082920)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学科,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精干的师资队伍,现有人员12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博士11人、浙江省151人才3人,硕士生导师8人。学科成员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863子项目、省重大项目十余项,经费4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其中“新型木竹材保护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MPF树脂合成与木质复合材料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等成果已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家具设计与工程(082921)

  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精干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5人、浙江省151人才3人,硕士生导师9人。本学科一直紧密结合行业的发展特点,在设计理论和产品及工程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研究和服务,学科成员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重大项目十余项,经费4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师生获得各级各部门奖20余项,主持起草编制国家家具标准、材料标准4项,出版各类专业教材以及专著8部,各类成果已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专业学位:

  林业工程(085228)

  林业工程是以木质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研究木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林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林业工程的研究范畴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应用技术方向发展。

  我校林业工程是国家一级硕士点学科,涉及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和家具设计与工程等五个二级硕士点学科,其中主干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已成为国内最具特色及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已形成一支由院士领衔、具有学科交叉优势;创新研发和工程技术转化能力强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省部级以上人才18人,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同时拥有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拥有林工科技楼、木材工程、金属工艺学等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有15个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3个省级社会实践基地,11个校内创新基地,现有实验室及中试基地约16000㎡,仪器设备值达4200万元。

  本学科注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同加拿大ARC、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美国爱德华大学等等世界知名院所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学科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各级行业协会及大中型企业有着良好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15个,人才培养、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始终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80%以上重大项目从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提炼而来,60%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学科项近五年来主持项目1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科研总经费5191余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54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5项,授权43项;2007年度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教类铜奖1项,其他省级各类成果奖10多项;技术转让与成果推广700余项(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40多亿元。

  农业机械化(095109)(电话:0571-61062813)

  农业机械化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等7个专业方向;拥有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木材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农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副高职称以上占61.5%,其中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46%。设备总值2000万元,实验室面积2500m2,实验设施齐全。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项目19项,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本专业结合浙江农林业实际,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密切与相关企业合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

  00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0571-63748613)

  (一)科学学位

  建筑学(0813)

  浙江农林大学建筑学将社会学、生态学、环境学理论紧密结合,解决人居环境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目前具有一支由38名学术骨干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

  针对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研究农居建筑形态、传统构造技术、乡土聚落文化开展理论;研究景观建筑设计及其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研究影响建筑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因素以及各类建筑物的防灾技术与理论,提高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功能;依托艺术理论与艺术表达方式,融合当代景观环境与装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创新思想展开建筑环境与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及理论研究。

  2、城乡规划学(0833)

  浙江农林大学城乡规划学坚持以区域城乡统筹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强调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科学紧密结合,以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为支撑,凝练出城乡规划设计、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旅游规划管理、城乡环境整治与生态规划和城乡规划技术与应用等5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

  近5年来,结合浙江省城乡统筹方略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围绕城乡生态环境规划、村镇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方面,深入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了一支具有52名学术骨干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承担各类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社科基金6项,科研总经费136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近5年来招收硕士研究生164名,已毕业30人。

  风景园林学(0834/0973)

  浙江风景园林产业发展迅速,位居全国前列,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最早创办风景园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具有一支由56名学术骨干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坚持以区域园林产业体系与生态体系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以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浙江省花卉产业重点创新团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及园林工程中心等平台为支撑,凝练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效益研究、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品种创新等5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近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72人,毕业88人。

  4、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为浙江省重点A类学科,该学科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名,教辅人员2名。专任教师中博士10名(含在读),硕士4名;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员各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是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56人。2009年,学科成员领衔、多名教师核心参与“花卉产业创新团队”入选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近5年来,该学科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光盘版收录10篇,EI、SSCI、ISTP收录4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学科拥有“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观赏植物学省级教学团队”等科研、教学平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达950万元。目前学科已形成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园林植物应用与效益研究等4个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

  006经济管理学院(0571-63742967)

  (一)科学学位:

  1、农林经济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原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成立于1986年,现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学科带头人为沈月琴教授。学科拥有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设有林业经济研究中心和农村发展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拥有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创新团队1个,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之一。浙江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示范林网络中国项目秘书处挂靠本学科。以学科为依托的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列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已经形成了农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农林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生态服务与环境管理、农村金融与财务管理等5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5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硕士生导师24人。聘请特聘兼职教授(美国奥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名、客座教授2名,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5年来,学位点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和《中国科学》等国际(SCI、SSCI源刊)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一级刊物16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主编教材8本;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励23项。学科2004年开始招收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在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2009年首次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硕士研究生190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8人。学位点重视与规范研究生培养环节,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荣获浙江省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2007年度),获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项,就业形势看好,层次高,毕业生考上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大多数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二)专业学位:

  1、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培养以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依托,以农村发展研究所、林业经济研究中心、山区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支撑,以“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紧迫而重要问题为研究对象,目前已经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村财务与金融、农村企业管理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和特色。

  本领域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其中,其中教授13人,副高级职称31人;博士24人;硕士生导师24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5人列入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兼职教授9人。近三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32项;科研经费达600多万元;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2项,厅局级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出版专著22部。此外,学位点拥有一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会计模拟等5个实验分室,总面积660㎡,现有设备数量617台(套),教学设备总值337.73万元。本领域于2009年在全国首批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11年学生完成学业全部毕业,就业形势看好,毕业生考上北京林业大学等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进入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007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0571-63748773)

  (一)科学学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我校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经过50多年建设与发展形成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发展理论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6人,硕士16人。拥有专业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期刊300多种。近几年本学科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0余部,获得各类奖30余项。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该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B类),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挂靠单位。该学科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团结合作的学术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9人。紧紧围绕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师目前承担省部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1项,累计经费80多万元。几年来,已获得各类成果奖励8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出版专著10部,主编、参编教材11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10余篇。本学科拥有藏书2万余册的专业资料室和设备先进的模拟法庭,是浙江省首家环境法律援助站和《浙江环境法治网》主办单位,是省级精品课程《环境资源保护法学》建设单位。已毕业研究生50 余人,有2人分别考取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

  008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0571-63732697)

  (一)科学学位:

  1、设计学(1305)

  设计艺术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服装艺术设计、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研究等。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师资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3人(含在读),硕士10人(含在读)。学院已建有省级艺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分室、陶艺与雕塑实验分室、环艺与模型试验分室、摄影实验分室、美术临摹与鉴赏实验分室、服装实验分室等。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1330㎡,仪器设备总值417.78万元。学科目前承担课题91项,总经费373万元,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一项。并获国家级奖两项,省部级奖十二项。

  009信息工程学院(0571-63732771)

  (一)科学学位:

  1、★林业信息技术(090721)

  林业信息技术学科是基于信息论研究林业的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以及林业信息获取、表达、加工、分析、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目前从事与林业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人员6人。

  近五年来,在林业信息技术领域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国家级项目12项;承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已鉴定成果1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9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围绕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与系统开发、森林资源保护与监测、林业物联网、模式识别及其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的森林资源监管”和“可视化数字森林资源信息平台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特色,相关研究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专业学位:

  1、农业信息化(095112)

  农业信息化领域培养以信息工程学院为依托。本专业领域现已形成农林信息技术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其在农林行业的应用等研究方向。其中农林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方向以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等技术在森林资源多源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与表示及农林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正确性验证、可靠性设计、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控制和农林领域的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紧密结合农林行业应用,开展基于多源图像的鉴定、识别、分类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开发及其在农林行业信息采集、传输及处理方面的应用。

  本领域现有教授、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4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10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专业教师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

  本领域拥有农林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等13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组成的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30多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已鉴定成果13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9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收藏

备考知识库

推荐阅读

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预调剂系统”开通各位考生:2017年考研成绩已公布,根据我校第一志愿考生分数情况,预计部分专业会有调剂名额,具体情况待国家线出台以后,考生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的调剂系统中查询。我校开通预调剂系统,旨在提前了解考生考试情况及调剂意愿,为广大考生和研究生导师提供桥梁。在生源不足时,会择优与考生取得联系,考生无需来电确认。预调剂不能代替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流程,3月中旬教育部公布2017年复试最低分数线后,考生必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中填写正式的调剂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确认,调剂录取方为有效。预调剂系统网址链接:http://yjszs.zafu.edu.cn/zs/;或网站首页右侧快速通道“预调剂系统”点击注册登录。欢迎广大考生调剂我校!

查看详情 >
浙江农林大学关于查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的通知

浙江农林大学关于查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的通知一、成绩查询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报考浙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于2月15日起在浙江教育考试网公布查询,成绩查询方式如下:1.点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系统”:https://yz.chsi.com.cn/apply/cjcx/进行查询。2.点击浙江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进行查询。报考浙江农林大学考生如果准考证遗失,可参照附件1根据身份证号查询本人准考证号。二、成绩复查考生成绩我办已组织人员反复核对,一般不存在试题漏改及结分登分有误等情况。考生如对我校自命题科目成绩有疑义,须在本通知附件中下载、填写《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复查申请表》(附件2),并于2月22日前将身份证正反两面扫描件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复查申请表》扫描件发E-mail到yjsb@zafu.edu.cn,逾期不予办理。我办将组织人员进行认真核查,核查结果将于3月1日前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每位考生限申请核查一门科目,如该科目成绩有误,则会查所有可查科目。复查仅限于核对有无漏批,以及结分、登分有无差错。考生的全国统考试卷的客观题部分由计算机直接阅读,不存在主观错误,不在本次分数核查之列,故统考科目只复查主观题部分。统考试卷的主观题部分是扫描后网上评卷。每题由至少2位评卷老师评阅打分,且由电脑自动积分,不存在人工积分、登分有错的问题,故仅核查有无漏评。根据往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核查情况,不存在统考科目漏评情况,所以建议统考科目不必申请复查。三、温馨提示1.我校复试线一般为国家一区分数线。2019年全国复试线预计于3月中下旬公布。国家分数线公布前,我校不对研究生初试成绩进行排名,无需来电询问排名情况及能否进入复试及录取。全国复试分数线公布后,将公布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届时请考生注意查询,并按相关要求准时来我校参加复试(3月底——4月上旬)。2.复试后如被确定为拟录取,要进行调阅人事档案和政治审查工作,请考生配合。“拟录取名单”将于4月底或5月上旬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正式“录取名单”将于6月上旬公布,“录取通知书”将于6月中下旬寄出,寄出之前会发布通知确认接收录取通知书的地址,请留意网站通知。3.我校今年仍需要部分调剂考生,请通过一区分数线但未被报考单位录取的考生,及时关注我校有关调剂通知。(预计在国家线公布一周后于网站公布。)4.复试录取工作相关信息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jszs.zafu.edu.cn/)及时予以公布,敬请考生关注。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办2019年2月13日附件:1、考生编号查询[56.8KB]2、成绩复查申请表[14.5KB]

查看详情 >
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招生计划2020年,我校招生专业共有43个,其中学术型专业28个,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共15个,详见《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国家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招生章程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公布在招生目录上的拟招生人数仅供考生报考时参考,国家招生计划正式下达后,各专业招生人数将根据报考生源、推免生录取、学校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2020年,我校继续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单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三、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第(一)点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第(一)点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3.报名参加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第(一)点中第1、2、3各项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旅游管理以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第(一)点中的各项要求。四、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一)网上报名要求:1.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在现场确认时将校验报告交报考点核验。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10.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11.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二)现场确认要求: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2.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4.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5.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五、入学考试(一)考生应当在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二)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三)初试科目。12月21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1日下午外国语12月22日上午业务课一12月22日下午业务课二12月23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六、复试(一)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二)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语听力测试、外语口语水平测试、专业综合课笔试和综合素质面试等四方面。具体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将在2020年3月下旬另行公布。(三)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四)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五)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六)考生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体检要求。七、调剂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本单位调剂工作办法,调剂时间、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等信息将于2020年2月下旬另行发布。八、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九、录取(一)录取办法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文件精神,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二)录取类别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三)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2.5-3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研究生的弹性学习年限为2-5年。(四)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五)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十、学费与奖助体系(一)学费硕士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如下(单位:元/生·学年):类型专业(类别)学费标准全日制学术学位所有全日制学术学位招生专业8000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林业、工程、中药学、法律(法学、非法学)8000风景园林、旅游管理、会计10000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林业、工程8000中药学、法律(法学、非法学)10000风景园林、旅游管理12000会计25000(二)奖助体系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奖学金2-3年级/国家下达比例20000学业奖学金1年级一等新生奖学金100%覆盖,具体比例按相关文件执行12000二等新生奖学金10000三等新生奖学金80002-3年级一等学业奖学金20%12000二等学业奖学金30%10000三等学业奖学金50%8000校外奖学金1-3年级森禾奖学金、亓汉三奖学金等各类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1000-5000先进评定2-3年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社团活动奖、先进班集体、优秀毕业研究生500-1000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助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助学金1-3年级/无固定工资者100%覆盖6000导师助研津贴1-3年级Ⅰ类100%3000Ⅱ类100%2000Ⅲ类100%1000研究生“助管”“助教”津贴2-3年级≥30小时/月一定比例4500国家助学贷款1-3年级//按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执行3.硕士推免生激励政策(1)推免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享受最高新生奖学金(12000元/人)。(2)浙江省一流学科及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接收的推免生,入学后部分学院(学科)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或科研经费资助(奖励和科研经费资助情况请咨询相关学院)。(3)推免生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先考虑;学院(学科)优先资助推免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4)推免生评定国家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5)推免生申请“三助一辅”岗位优先安排。(6)推免生到校参加复试,按照财务相关规定入学报到后报销往返交通费。(7)推免生入校后优先选择导师。4.本校生源考研奖励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为本校硕士研究生,总分在所有上线考生前20%的奖励1000元/人,前30%的奖励800元/人,其余奖励500元/人。5.鼓励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博、出国深造(1)考取国内博士研究生:考取"双一流"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奖励3000元/人;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奖励2000/人;考取国内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奖励1000元/人。(2)考取国(境)外博士研究生:考取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以上海交大公布的最新排名为准)博士研究生奖励3000元/人;考取其他国(境)外博士研究生奖励2000元/人。6.学院(学科)招生激励政策除学校奖助体系以及激励政策以外,相关学院(学科)将给予以下激励政策。序号学院名称激励政策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推免生:学院一次性奖励3000元;配套科研经费1万元。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3000元/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1000元/生;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次以上。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资助出国交流。2.发表学术论文奖励:A类期刊1000元,SCI2000元。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4.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2000元/生。5.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给予培训,考取博士研究生给予奖励。3环境与资源学院1.除国家和学校规定奖学金、助学金外,学院规定导师发放不低于400元每个月生活补助。2.品学兼优学生优先资助参加国际访学和交流。3.“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2000元/生。4工程学院1.推免生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考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3000元。2.推免生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考生入学后表现优秀者,在导师同意的条件下,优先资助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发表SCI期刊论文、EI期刊论文或A类期刊论文,奖励1500元/篇。4.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的授权发明专利,奖励1500元/项。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1.资助出国交流。2.发表学术论文奖励:发表A类期刊奖励1000元,SCI2000元。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4.“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3000元/生。5.发放导师助研津贴。6.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6经济管理学院1.三年全额资助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2.资助优秀硕士研究生到国外交流学习3个月。7文法学院1.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外业调研费用报销,发放相应劳务费。3.部分导师报销论文版面费。4.对困难研究生,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8动物科技学院1.“双一流”高校(学科)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5000元/生。2.补贴生活费不低于1400元/月(其中,国家发600元/月,导师不低于800元/月)。9马克思主义学院1.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2.报销研究生外出调研费用。3.报销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版面费,并适当奖励。10艺术设计学院1.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高水平论文发表或成果获奖,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奖励。3.学位论文期间外业调研经费原则上由导师资助。11信息工程学院1.资助优秀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2.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奖励:A类期刊1000元,SCI期刊2000元。3.发放导师助研津贴。4.困难学生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12理学院1.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奖励:A类期刊1000元,SCI期刊2000元。2.学院新生奖学金:第一志愿报考生8000元,调剂生3000元。3.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每月补贴高于学校标准。4.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6.硕士研究生出国交流项目序号国外合作院校合作专业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该校农林学院所有专业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3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该校兽医与生命科学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4德国基尔大学农业基因学5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该校农业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所有专业6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该校林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7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商业信息学、教育学8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9英国考文垂大学全部研究生专业10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笔译或口译11波兰卢布林工业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12波兰卢布林生命科学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十一、其他(一)以上报考须知如与国家2020年相关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二)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报考登记表,如考生在报名时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录取工作的哪个阶段,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三)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严禁学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严禁学校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宣传和组织活动。在校生不得举办或参与助考作弊、虚假宣传等涉考违规违法活动。违反规定的将坚决予以清理取缔并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考生如对业务课有疑问,请与相关招生学院联系。(四)考生在报名考试各阶段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生相关信息将及时、详尽的在网页上予以公布。(五)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办邮编:311300邮箱:yjsb@zafu.edu.cn;咨询电话:0571-63743970,63730919;传真:0571-63730919网址:http://yjszs.zafu.edu.cn/申诉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纪委办、监察处或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申诉电话:0571-63743970(63740121)申诉邮箱:yjsb@zafu.edu.cn(jw@zafu.edu.cn)(六)浙江农林大学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序号学院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网址办公地址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王老师0571-61080337http://nxy.zafu.edu.cn/学15-610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姜老师吕老师0571-63742023http://sky.zafu.edu.cn/学6-5033环境与资源学院郭老师0571-61067735http://et.zafu.edu.cn/学7-5034工程学院姜老师0571-63740063http://gc.zafu.edu.cn/学9-315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胡老师0571-63741161http://laas.zafu.edu.cn/学4-403(3)6经济管理学院付老师0571-63742967http://em.zafu.edu.cn/西大楼207(衣锦校区)7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茶文化学院)赵老师0571-63732737http://lp.zafu.edu.cn/实验大楼523(衣锦校区)8动物科技学院陈老师0571-63740823http://cast.zafu.edu.cn/学2120-29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老师0571-63740508http://marx.zafu.edu.cn/实验大楼705(衣锦校区)10艺术设计学院单老师0571-61067825http://culture.zafu.edu.cn/学5-41811信息工程学院童老师0571-63741870http://ie.zafu.edu.cn学11-31512理学院章老师0571-63743321http://lxy.zafu.edu.cn/学14-507

查看详情 >
浙江农林大学接收推免生攻读2020年硕士研究生章程

浙江农林大学接收推免生攻读2020年硕士研究生章程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2020年我校各招生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生,接收名额不超过招生总人数50%。招生专业详见《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二、申请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表现,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二)获得经教育部审批具有推免权的高校的推荐免试资格(占用申请者所在学校推免指标),最终推免生资格以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准,未经推荐高校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推免生无效;(三)所报硕士生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四)本科期间各学期各科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均名列本科所学专业前茅;(五)本科在读期间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有较强科研能力者可适当放宽要求);(六)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总成绩的60%及其以上(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要求);(七)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体检要求。三、申请程序(一)报名9月22日起,推免生可进行注册、查询本人推免生资格及相关政策,并填报个人资料信息;9月28日-10月25日,推免生可填报志愿,接收并确认复试及待录取通知。符合报考条件的推免生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填写我校的报考志愿(网址:http://yz.chsi.com.cn/tm/),并将以下材料快递至我校研招办。1.有效期内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2.本科成绩单原件,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3.《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考核表》(附件),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4.发表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具有学术水平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5.在学期间曾从事过课外科技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6.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一份。(二)复试1.我校对初审通过的申请考生发复试通知,考生在规定时间接收并确认我校的复试通知,逾期视为放弃我校复试资格。2.考生资格审查研究生院、各招生学院在复试前统一组织对准予复试的推免生资格进行再次核查,主要核查考生的报名信息、身份证及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书入学时交验)、权威机构出具的学历(学籍)认证证明等相关材料。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名资格的考生,取消其复试资格。3.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测试(50分)、外语口语水平测试(50分)、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和综合素质面试(100分)等四方面。4.成绩计算复试成绩=(英语听力成绩+英语口语成绩)*X%+专业笔试成绩*Y%+综合面试成绩*Z%。复试总成绩加权折合成百分制,各环节所占比例由学院自行划定。5.体检考生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体检要求。(三)录取1.录取办法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文件精神,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2.录取类别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3.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2.5-3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研究生的弹性学习年限为2-5年。4.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5.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四、学费与奖助体系(一)学费:硕士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如下(单位:元/生·学年):类型专业(类别)学费标准全日制学术学位所有全日制学术学位招生专业8000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林业、工程、中药学、法律(法学、非法学)8000风景园林、旅游管理、会计10000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林业、工程8000中药学、法律(法学、非法学)10000风景园林、旅游管理12000会计25000(二)奖助体系: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奖学金2-3年级/国家下达比例20000学业奖学金1年级一等新生奖学金100%覆盖,具体比例按相关文件执行12000二等新生奖学金10000三等新生奖学金80002-3年级一等学业奖学金20%12000二等学业奖学金30%10000三等学业奖学金50%8000校外奖学金1-3年级森禾奖学金、亓汉三奖学金等各类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1000-5000先进评定2-3年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社团活动奖、先进班集体、优秀毕业研究生500-1000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助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助学金1-3年级/无固定工资者100%覆盖6000导师助研津贴1-3年级Ⅰ类100%3000Ⅱ类100%2000Ⅲ类100%1000研究生“助管”“助教”津贴2-3年级≥30小时/月一定比例4500国家助学贷款1-3年级//按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执行3.推免生激励政策为鼓励优秀推免生报考我校,提高我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凡报考我校的推免生录取后均享受以下政策:(1)推免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享受最高新生奖学金(12000元/人);(2)浙江省一流学科及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接收的推免生,入学后部分学院(学科)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或科研经费资助(奖励和科研经费资助情况可咨询相关学院);(3)推免生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先考虑;学院(学科)优先资助推免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4)推免生评定国家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5)推免生申请“三助一辅”岗位优先安排;(6)推免生到学校参加复试的,按照财务相关规定入学报到后报销往返交通费;(7)推免生入校后有权优先选择导师。4.学院(学科)招生激励政策除学校奖助体系以及激励政策以外,相关学院(学科)将给予推免生以下激励政策。序号学院名称激励政策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1.学院一次性奖励3000元,配套科研经费1万元。2.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次以上。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资助出国交流。2.发表学术论文奖励:A类期刊1000元,SCI2000元。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4.“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奖励2000元/生。5.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给予培训,考取博士研究生给予奖励。3环境与资源学院1.除国家和学校规定奖学金、助学金外,学院规定导师发放不低于400元每个月生活补助。2.优先资助参加国际访学和交流。3.“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奖励2000元/生。4工程学院1.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3000元。2.推免生入学后表现优秀者,在导师同意的条件下,优先资助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发表SCI期刊论文、EI期刊论文或A类期刊论文,奖励1500元/篇。4.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的授权发明专利,奖励1500元/项。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1.资助出国交流。2.发表学术论文奖励:发表A类期刊奖励1000元,SCI2000元。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4.“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3000元/生。5.发放导师助研津贴。6.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6经济管理学院1.三年全额资助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2.资助优秀硕士研究生到国外交流学习3个月。7文法学院1.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外业调研费用报销,发放相应劳务费。3.部分导师报销论文版面费。4.对困难研究生,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8动物科技学院1.“双一流”高校(学科)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奖励5000元/生。2.补贴生活费不低于1400元/月(其中,国家发600元/月,导师不低于800元/月)。9马克思主义学院1.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2.报销研究生外出调研费用。3.报销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版面费,并适当奖励。10艺术设计学院1.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高水平论文发表或成果获奖,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奖励。3.学位论文期间外业调研经费原则上由导师资助。11信息工程学院1.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2.资助优秀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3.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奖励:A类期刊1000元,SCI期刊2000元。4.发放导师助研津贴。5.困难学生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12理学院1.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奖励:A类期刊1000元,SCI期刊2000元。2.学院推免新生奖学金:8000元/人。3.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位,每月补贴高于学校标准。4.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5.硕士研究生出国交流项目序号国外合作院校合作专业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该校农林学院所有专业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3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该校兽医与生命科学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4德国基尔大学农业基因学5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该校农业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所有专业6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该校林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7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商业信息学、教育学8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9英国考文垂大学全部研究生专业10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笔译或口译11波兰卢布林工业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12波兰卢布林生命科学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五、通讯地址与方式通讯地址: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办邮编:311300邮箱:yjsb@zafu.edu.cn;咨询电话:0571-63743970,63730919;传真:0571-63730919网址:http://yjszs.zafu.edu.cn/申诉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纪委办、监察处或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申诉电话:0571-63743970(63740121)申诉邮箱:yjsb@zafu.edu.cn(jw@zafu.edu.cn)浙江农林大学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序号学院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公地址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王老师0571-61080337学15-610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姜老师吕老师0571-63742023学6-5033环境与资源学院郭老师0571-61067735学7-5034工程学院姜老师0571-63740063学9-315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胡老师0571-63741161学4-403(3)6经济管理学院付老师0571-63742967西大楼207(衣锦校区)7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茶文化学院)赵老师0571-63732737实验大楼523(衣锦校区)8动物科技学院陈老师0571-63740823学2120-29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老师0571-63740508实验大楼705(衣锦校区)10艺术设计学院单老师0571-61067825学5-41811信息工程学院童老师0571-63741870学11-31512理学院章老师0571-63743321学14-507六、附则本章程由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照教育部及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查看详情 >
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的通知

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的通知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现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ESI学科领域全球前1%学科3个;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4个。现有博士生导师84人,硕士生导师497人,在校本科生205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400余人。根据我校一志愿考生分数情况,预计相关专业仍有部分调剂名额(点击查询专业简介),拟接收调剂专业如下表所示,具体缺额信息待教育部公布2019年复试分数线后将在中国研招网调剂系统正式更新并公布,欢迎广大考生调剂我校(点击跳转预调剂系统)!一、拟接收调剂专业报考学院(联系方式)专业代码专业(领域)名称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电话:0571-61080337联系人:王老师083200食品科学与工程090100作物学090200园艺学095131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095135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电话:0571-63742023联系人:姜老师071005微生物学071007遗传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90701林木遗传育种090702森林培育090703森林保护学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5400林业(专业学位)105600中药学(专业学位)环境与资源学院电话:0571-61067735联系人:郭老师090704森林经理学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工程学院电话:0571-63740063联系人:姜老师082902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Z2生物质能源与材料085201机械工程09513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联系电话:0571-63741161联系人:胡老师125400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经济管理学院电话:0571-63742967联系人:付老师120300农林经济管理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茶文化学院)电话:0571-63732737联系人:赵老师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动物科技学院电话:0571-63740823联系人:徐老师071002动物学090600兽医学095133畜牧(专业学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电话:0571-63740508联系人:侯老师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工程学院电话:0571-63741870联系人:童老师09513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理学院电话:0571-63743321联系人:章老师080300光学工程注:以上专业学位相关领域均接受“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考生以及非全日制考生。二、招生激励政策(一)奖助体系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奖学金2-3年级/国家下达比例20000学业奖学金1年级一等新生奖学金100%覆盖,具体比例按相关文件执行12000二等新生奖学金10000三等新生奖学金80002-3年级一等学业奖学金20%12000二等学业奖学金30%10000三等学业奖学金50%8000校外奖学金1-3年级森禾奖学金、亓汉三奖学金等各类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1000-5000先进评定2-3年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社团活动奖、先进班集体、优秀毕业研究生500-10002.学院(学科)招生激励政策序号学院名称激励政策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学院一次性奖励3000元;导师助研津贴;学校学院三助岗;配套科研经费1万元;报销复试及报到来回路费,优先资助参加国际国内交流。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3000元/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1000元/生;报销复试及报到来回路费;学业奖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岗位参照学校政策;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次以上。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资助出国交流。2.发表学术论文奖励:一级1000元,SCI2000元。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4.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优先资助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2000元/生;报销复试及报到来回路费。6.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给予培训,考取博士研究生给予奖励。3环境与资源学院1.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2.推免生优先选择导师;3.除国家和学校规定奖学金、助学金外,学院规定导师发放不低于400元每个月生活补助;4.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国际交流。4工程学院1.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1万元(2018级);其他全日制第一志愿考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3000元。2.推免生及全日制一志愿考生出国学习交流政策在导师推荐的条件下参照学院文件优先考虑。3.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在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奖励1000元/篇。4.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发表论文,被SCI检索,奖励1500元/篇。被EI检索,奖励1000元/篇。5.其他优惠政策参照学校。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1.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2.推免生优先选择导师。优先资助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获得相关奖励。4.导师助研津贴;学校学院三助岗。5.学院优先资助推免生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经济管理学院1.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并录取的学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三年均享受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学院一次性奖励2000元;导师助研津贴;学校学院三助岗。2.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CSSCI及以上期刊),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奖励;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3.优先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每月补贴高于学校最高标准。7文法学院1.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外业调研费用报销,发放相应劳务费;部分导师报销论文版面费。2.参照学校政策执行。8动物科技学院1.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2.“双一流”高校或学科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5000元/生;3.补贴生活费不低于1400元/月(其中,国家发600元/月,导师不低于800元/月)。9马克思主义学院1.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外业调研费用报销,发放相应劳务费;部分导师报销论文版面费。2.参照学校政策执行。10艺术设计学院1.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高水平成果发表或获奖,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奖励。3.其他参照学校相关政策执行。11信息工程学院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学院一次性奖励2000元、导师可提供助研津贴、优先推荐学校学院三助岗。12理学院1.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奖励:SCI期刊2000元,一级期刊1000元。2.新生奖学金:第一志愿报考生8000元,调剂生3000元。3.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每月补贴高于学校标准;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3.本校生源考研奖励(1)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总分在所有上线考生前20%,奖励1000元/人。(2)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总分在所有上线考生前30%,奖励800元/人。4.鼓励毕业生考博、出国深造(1)考取国内博士研究生:对考取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以及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的凭正式录取证明等材料,奖励3000元/人;对考取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的,凭正式录取证明等材料,奖励2000元/人。(2)考取国(境)外博士研究生:对考取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以最新的上海交大公布的排名为准)者奖励3000元/人;对考取其他国(境)外博士研究生者,奖励2000元/人。5.硕士研究生出国交流项目序号国外合作院校合作专业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该校农林学院所有专业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3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该校兽医与生命科学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4德国基尔大学农业基因学5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该校农业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所有专业6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该校林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7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商业信息学(BusinessInformatics);教育学(Education)8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9英国考文垂大学全部研究生专业10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笔译或口译三、调剂基本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单科及总分)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一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7.以上调剂要求如与教育部相关要求不符,以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政策为准。四、调剂程序1.预调剂阶段:初试成绩公布后,我校开通预调剂系统(点击跳转),旨在提前了解考生考试情况及调剂意愿,为广大考生和研究生导师提供桥梁。在生源不足时,会择优与考生取得联系。2.正式调剂阶段:有意愿调剂到我校的上线考生(包括外校调剂考生以及本校内部调剂考生),无论是否填写过预调剂申请,国家分数线公布后,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调剂。未通过该系统调剂录取的考生一律无效。3.复试阶段: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学校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发出复试通知,研究生按照通知要求按时参加复试。请广大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我校会及时发布调剂、复试和录取的相关通知。五、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办邮编:311300邮箱:yjsb@zafu.edu.cn咨询电话:0571-63743970,63730919网址:http://yjszs.zafu.edu.cn/附件:1、网上调剂操作流程[14.0KB]2、网上调剂常见问题[64.0KB]

查看详情 >
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招生计划2019年,我校招生专业共有43个,其中学术型专业28个,专业学位领域15个,招生专业详见《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国家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公布在招生目录上的拟招生人数仅供考生报考时参考,国家招生计划正式下达后,各专业招生人数将根据报考生源、推免生录取、学校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考生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招生简章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2019年,我校继续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单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三、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5.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①符合第4条中的各项要求。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①符合第4条中的各项要求。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3)报名参加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①符合第4条中第(1)、(2)、(3)各项的要求。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旅游管理以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第4条中的各项要求。四、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一)网上报名要求:1.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10.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11.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二)现场确认要求: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浙江省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11月6日—2018年11月10日。2.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3.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5.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6.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7.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五、入学考试(一)考生应当在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二)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三)初试科目。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六、复试(一)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二)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测试、外语口语水平测试、专业综合课笔试和综合素质面试等四方面。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将在2019年4月初另行公布。(三)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四)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五)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六)考生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体检要求。七、调剂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本单位调剂工作办法,调剂时间、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等信息将于2019年2月下旬另行发布。八、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九、录取(一)录取办法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文件精神,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二)录取类别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三)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2.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研究生的弹性学习年限为2-5年。(四)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五)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十、学费与奖助体系(一)学费硕士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待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另行发布。(二)奖助体系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奖学金2-3年级/国家下达比例20000学业奖学金1年级一等新生奖学金100%覆盖,具体比例按相关文件执行12000二等新生奖学金10000三等新生奖学金80002-3年级一等学业奖学金20%12000二等学业奖学金30%10000三等学业奖学金50%8000校外奖学金1-3年级森禾奖学金、亓汉三奖学金等各类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1000-10000先进评定2-3年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社团活动奖、先进班集体、优秀毕业研究生500-1000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助学金类别范围等级比例标准(元/学年)国家助学金1-3年级/无固定工资者100%覆盖6000导师助研津贴1-3年级一类100%3000二类100%2000三类100%1000研究生“助管”“助教”津贴2-3年级≥30小时/月一定比例4500校外助学基金1-3年级//1000-5000国家助学贷款1-3年级//按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执行复试路费补贴1年级省内、省外100%(本校应届生、临安地区考生除外)。省内100、省外2003.学院(学科)招生优惠政策序号学院名称优惠政策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学院一次性奖励3000元;导师助研津贴;学校学院三助岗;配套科研经费1万元;报销复试及报到来回路费,优先资助参加国际国内交流。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3000元/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1000元/生;报销复试及报到来回路费;学业奖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岗位参照学校政策;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次以上。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资助出国交流。2.发表学术论文奖励:一级1000元,SCI2000元。3.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以上。4.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优先资助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选择导师;“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其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2000元/生;报销复试及报到来回路费。6.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给予培训,考取博士研究生给予奖励。3环境与资源学院1.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2.推免生优先选择导师;3.除国家和学校规定奖学金、助学金外,学院规定导师发放不低于400元每个月生活补助;4.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国际交流。4工程学院1.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1万元(2018级);其他全日制第一志愿考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3000元。2.推免生及全日制一志愿考生出国学习交流政策在导师推荐的条件下参照学院文件优先考虑。3.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在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奖励1000元/篇。4.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发表论文,被SCI检索,奖励1500元/篇。被EI检索,奖励1000元/篇。5.其他优惠政策参照学校。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1.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2.推免生优先选择导师。优先资助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获得相关奖励。4.导师助研津贴;学校学院三助岗。5.学院优先资助推免生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经济管理学院1.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并录取的学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三年均享受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学院一次性奖励2000元;导师助研津贴;学校学院三助岗。2.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CSSCI及以上期刊),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奖励;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3.优先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每月补贴高于学校最高标准。7文法学院1.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外业调研费用报销,发放相应劳务费;部分导师报销论文版面费。2.参照学校政策执行。8动物科技学院1.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2.“双一流”高校或学科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独立学院和无学位的考生)一志愿录取奖励5000元/生;3.补贴生活费不低于1400元/月(其中,国家发600元/月,导师不低于800元/月)。9马克思主义学院1.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外业调研费用报销,发放相应劳务费;部分导师报销论文版面费。2.参照学校政策执行。10艺术设计学院1.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高水平成果发表或获奖,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奖励。3.其他参照学校相关政策执行。11信息工程学院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1.2万元学业奖学金、优先选择导师、学院一次性奖励2000元、导师可提供助研津贴、优先推荐学校学院三助岗。12理学院1.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奖励:SCI期刊2000元,一级期刊1000元。2.新生奖学金:第一志愿报考生8000元,调剂生3000元。3.安排学校学院三助岗,每月补贴高于学校标准;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4.本校生源考研奖励(1)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总分在所有上线考生前20%,奖励1000元/人。(2)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为本校研究生,总分在所有上线考生前30%,奖励800元/人。5.鼓励毕业生考博、出国深造(1)考取国内博士研究生:对考取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以及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的凭正式录取证明等材料,奖励3000元/人;对考取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的,凭正式录取证明等材料,奖励2000元/人。(2)考取国(境)外博士研究生:对考取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以最新的上海交大公布的排名为准)者奖励3000元/人;对考取其他国(境)外博士研究生者,奖励2000元/人。6.硕士研究生出国交流项目序号国外合作院校合作专业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该校农林学院所有专业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3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该校兽医与生命科学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4德国基尔大学农业基因学5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该校农业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所有专业6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该校林学院所有研究生专业7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商业信息学(BusinessInformatics);教育学(Education)8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该校全部研究生专业9英国考文垂大学全部研究生专业10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笔译或口译一、其他(一)以上报考须知如与国家2019年相关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二)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报考登记表,如考生在报名时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录取工作的哪个阶段,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三)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严禁学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包括在校生)举办或参与举办考试招生辅导活动,严禁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考试招生辅导活动场所和设施。考生如对业务课有疑问,请与相关招生学院联系。(四)考生在报名考试各阶段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生相关信息将及时、详尽的在网页上予以公布。(五)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办邮编:311300邮箱:yjsb@zafu.edu.cn;咨询电话:0571-63743970,63730919;传真:0571-63730919网址:http://yjszs.zafu.edu.cn/申诉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纪委办、监察处或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申诉电话:0571-63743970(63740121)申诉邮箱:yjsb@zafu.edu.cn(jw@zafu.edu.cn)(六)浙江农林大学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号学院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网址办公地址1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王老师0571-61080337http://nxy.zafu.edu.cn/学15-6102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姜老师吕老师0571-63742023http://sky.zafu.edu.cn/学6-5033环境与资源学院郭老师0571-61067735http://et.zafu.edu.cn/学7-5034工程学院姜老师0571-63740063http://gc.zafu.edu.cn/学9-3155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胡老师0571-63741161http://laas.zafu.edu.cn/学4-403(3)6经济管理学院付老师0571-63742967http://em.zafu.edu.cn/西大楼207(衣锦校区)7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茶文化学院)赵老师0571-63732737http://lp.zafu.edu.cn/实验大楼523(衣锦校区)8动物科技学院陈老师0571-63740832http://cast.zafu.edu.cn/学2120-29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老师0571-63740508http://marx.zafu.edu.cn/实验大楼615(衣锦校区)10艺术设计学院单老师0571-61067825http://culture.zafu.edu.cn/学5-41811信息工程学院童老师0571-63741870http://ie.zafu.edu.cn学11-31512理学院章老师0571-63743321http://lxy.zafu.edu.cn/学14-507

查看详情 >

评论

推荐项目

全国MBA调剂服务中心

    排行榜

    • MBA |
    • MEM |
    • MPAcc

    考研百科

    活动推荐

    更多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点击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已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与隐私政策》

    登录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登录即代表您已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与隐私政策》

    找回密码

    手机快捷登录

    我很不爽,因为

    网络钓鱼/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
    谣言
    政治
    色情
    您的举报已收到!